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打油诗的格式是什么意思-打油诗格式要求

tamoadmin 2024-10-16 人已围观

简介一、定义。1、要区别什么是韵脚诗什么是打油诗,就要知道什么是韵脚。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子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

打油诗的格式是什么意思-打油诗格式要求

一、定义。

1、要区别什么是韵脚诗什么是打油诗,就要知道什么是韵脚。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子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天净沙.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2、由此引出“十三辙”。“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情况如下:

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⑼由求辙 包含韵母为 ou、iou(iu) 的字,如“由、求”.

⑽言前辙 包含韵母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⑾人辰辙 包含韵母为en in uen(un) üen(ün)的字,如“人、亲、春、君”.

⑿江阳辙 包含韵母为 ang、iang、uang 的字,如“刚、江、荒”.

⒀中东辙 包含韵母为 eng、ing、ueng(weng)、ong、iong的字,如“灯、丁、翁、中、穷”.

另外还有一道小辙儿:er .用于儿化合辙.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五句韵脚:号、茅、郊、梢、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五个韵字虽然与“十三辙”的“遥迢”辙相合,但杜甫诗歌并不是按照“十三辙”去押韵的,而是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韵书(《切韵》或《唐韵》等)去押韵,因为“十三辙”形成于杜甫之后的明清时代,杜甫此诗下面部分以及其他诗歌的韵脚,多与“十三辙”不合.

二、区别

按以上韵脚作诗或韵文,称之为韵脚诗。韵脚诗和打油诗的差别最大的不是在于韵脚问题,两种诗都有韵,但韵脚诗是有内涵的,打油诗最多只算顺口溜罢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

代表诗人方文山,出生于台湾的草根阶层,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帮补家计。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大家一定知道周杰伦,当你听到周杰伦歌曲中精致的文字,绚丽的词汇时,就应该知道这些歌词,都出自方文山之手。其代表作品三、打油诗示例

打油诗打油诗

其实打油诗算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诗体,格式上更加的自由。其实现代人想要写诗的话,可以从打油诗入门,也比较简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古代也有很多打油诗非常有意思,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像李白、苏轼这些大诗人也都写过打油诗。其实打油诗有很多内容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件小事,但完全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打油诗,看完以后试着自己写写吧。

打油诗,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清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咏雪》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固然算不得诗词大家,但写有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诗打油的,其实不泛名流。

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司马光《登山》: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苏东坡《喜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这首诗表面上是为孩儿而写,而且其期待明显地有悖于常情,却抒发满腔激愤,讽刺了当时“愚且鲁”的公卿,鞭挞了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苏东坡《竹笋焖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不过,善作打油诗的苏东坡,也曾被人戏弄过。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一次为苏东坡逃逗,她反唇相讥,出口成诗。诗云:

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

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欧阳修《猜谜》: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

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

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杨万里《早餐》: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就一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唐伯虎《除夕》: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什么样的诗叫打油诗?经典打油诗集

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

打油诗

打油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诗,尤其是近体诗,讲求格律,用语雅致委婉。

打油诗趣话: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

太老夫人不是人。

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

纪不慌不忙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

养儿偏惯去为贼。

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

偷来幡桃敬母亲。

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英语打油诗的格式

其实打油诗是一种流行的诗体,格式比较自由。其实现代人要写诗,可以从打油诗开始,打油诗也是简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古代有很多五行打油诗非常有趣,很容易读懂,像李白和苏轼这样的大诗人也写五行打油诗。其实打油诗的内容很多,就是记录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件小事,但一点也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这里有一些经典的五行打油诗给你。看完之后,试着自己写。

根据传说,油画诗是以唐朝的作者张大有的名字命名的。

翟浩在他的《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经引用张大有的《咏雪》云:

一条普通的河,一个黑洞。

黄狗白,白狗肿。

张有虽然不是诗人,但写出这种低俗、幽默、小众、有趣的诗的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当红的名人。

李白《戏杜甫诗》:

每到饭沿山遇见杜甫,戴笠的头上满是阳光。

问你为什么太瘦,只因为你没当过诗人。

司马光《登山》:

一个接一个往上,看着线到山脊的顶端。

坤只在掌握,五湖四海皆家。

苏东坡《喜儿》:

每个人都有一个想变聪明的儿子,但我却因为变聪明而丢了性命。

愿孩子愚钝温柔,无灾无难到达你的办公室。

注: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写给孩子的,其期待显然与正常相反,但表达的却是满腔的愤怒,讽刺了当时“愚昧粗暴”的官员,鞭挞了不公平的社会现实。

苏东坡《竹笋焖肉》: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不瘦,笋子炖肉。

不过擅长打油诗的苏东坡也曾被调侃过。广东有个老太太,给老公送饭。她是个地道的乡巴佬。有一次她调侃苏东坡,反唇相讥,出口成诗。石云:

彭两乳黑星星,朝饭局去找丈夫。

只是多说说对错,还记得朝廷有没有降你职吗?

这首打油诗的前两句出自苏东坡,后两句是老婆婆说的。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被贬到广东,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显然,老太太的两首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坎坷的一生,暴露了苏东坡的根和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欧阳修《猜谜》:

大雨淋湿了城墙,诸葛也没打算去找张亮。

关躲开赤兔马,刘备挥刀杀入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是饭后写的。

欧阳修去一家新开的餐馆吃饭后,店主问饭菜味道如何。

欧阳修用猜谜语和谐音写出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说出了“缺乏养料,味道不大”:第一个回答是“没有屋檐”,即没有盐;第二句“没算计”就是没蒜;第三句“无缰”指无姜;第四句“没有将军”就是没有酱。

杨万里《早餐》:

船上的作品只有一首诗,我读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人不吃,而是半山绝句当早餐。

注:宋代诗人杨万里,每天坚持晨读,非常努力,不允许被打扰。他经常忘记吃早餐。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雪莲冰车》作为自嘲。

唐伯虎《除夕》: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别人家的。

黄昏时分,无事可做。观赏朱亮寺的梅花。

注:唐伯虎,明代大知识分子,一度生活困难,但在除夕之前,年货全部采购完毕。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唱出了别样风味的《除夕》

打油诗和古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aabba韵主要用于五行打油诗nbsp;limerick这是一种通俗的幽默短诗,由五行诗句组成,韵式是aabba,主要格律是抑抑扬格,第三和第四行是两个音步,其余各行是三个音步。它的起源不详,18世纪时在爱尔兰的利默里克郡有一群诗人用爱尔兰语写五行打油诗。用英语写的第一个集子出现在1820年前后。其中最有名的是利尔《胡闹集》(1846)中的那些。介绍一些英语诗律一、自由诗nbsp;nbsp;nbsp;三特征:(1)无韵(2)音数或音步不拘(3)行数参差nbsp;二、诗行的长短nbsp;nbsp;1、偶音行nbsp;nbsp;(1)十二音:亚历山大式(alexandrine),源于12世纪《亚历山大故事诗》nbsp;nbsp;(2)十音、八音nbsp;nbsp;2、奇音行十三音、十一音、九音nbsp;nbsp;3、短行七、六、五、四、三、二音nbsp;nbsp;4、长短行(此处指有规则的长短行)nbsp;nbsp;*跨行法:一个句子分跨两行或多行(抛词法:只留一个词抛到另一行)nbsp;三、音步(foot)nbsp;nbsp;希腊、拉丁语一个长音和一个或两个短音结合,构成音步。法语无长短音,故一个音算作一步。英国用重、轻音和希腊长、短音相当。若干音步构成诗行,这叫“步律(meter)”普通步律四种(xnbsp;表示轻音):1.轻重律:(1)淹波律(iambicnbsp;ornbsp;iambus):一轻一重律nbsp;xnbsp;anbsp;nbsp;xnbsp;anbsp;nbsp;xnbsp;a(2)阿那贝律(anapest):二轻一重律nbsp;xnbsp;xnbsp;anbsp;nbsp;xnbsp;xnbsp;anbsp;nbsp;xnbsp;xnbsp;a2.重轻律:nbsp;nbsp;(1)特罗凯律(trochee)nbsp;:一重一轻律nbsp;nbsp;anbsp;xnbsp;nbsp;anbsp;xnbsp;nbsp;anbsp;xnbsp;nbsp;(2)德提尔律(dactyl):二重一轻nbsp;anbsp;xnbsp;xnbsp;nbsp;anbsp;xnbsp;xnbsp;nbsp;anbsp;xnbsp;xnbsp;(此处我疑)nbsp;*外加律:每行之末有一个多余的“轻音”,则这轻音不算入音步之内nbsp;四、韵脚的构成1、常韵:甲行最后音节里的元音(母音)和乙行最后音节里的元音(母音)完全相同。如果元音后面带一两个辅音,则辅音也必须相同。nbsp;nbsp;2、贫韵:不依照正常押韵规矩,押韵处不够谐和。nbsp;nbsp;(1)协音(assonance):只有元音相同,词的收尾辅音不同nbsp;nbsp;(2)协字(alliteration):只有辅音相同,元音不同nbsp;nbsp;3、富韵:非但前一行末一个元音与另一行相同,且那元音前面的辅音也相同。或非但末一个音节整个相同,倒数第二个音节的元音也相同。nbsp;nbsp;4、阴阳韵:韵脚只有一个音节叫阳韵,含有两到三个音节,叫阴韵。5、句首韵nbsp;*素诗(blanknbsp;verse):通常每行十个音,无韵,音步整齐。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弥尔顿《失乐园》。nbsp;五、韵脚的位置:1、记韵法:nbsp;nbsp;(1)一首诗分为n段,每段押韵方式和韵脚完全相同,记作nbsp;nnbsp;ababnbsp;nbsp;(2)一首诗分为n段,每段押韵方式相同,韵脚不同,记作*nnbsp;ababnbsp;(3)大写字母表示全行重叠,如AbbaAnbsp;nbsp;(4)大写的R表示每段煞尾的结句2、随韵:aabb(法文rimesnbsp;suivies,法诗中古典悲剧里的韵式)nbsp;nbsp;(1)四行随韵:*nnbsp;aabbnbsp;nbsp;(2)偶体诗:*nnbsp;aanbsp;(英诗五步淹波律偶体称“英雄偶体”)nbsp;nbsp;(3)三随式:*nnbsp;aaa3、交韵:abab(法文rimesnbsp;croisées,西洋诗正则)(1)双交nbsp;ababnbsp;nbsp;*英诗“英雄四行”:四行五步淹波律双交*法国古代“巴律(Ballade)”:3ababbcbc+bcbc*terza-rima(《神曲》所用韵式):abanbsp;bcbnbsp;cdcnbsp;dednbsp;ee4、抱韵:abba(法文rimesnbsp;enbrassées,十四行诗正则)5、杂体:(1)遥韵:隔开不止两句押韵(2)交随相杂:nbsp;nbsp;*ottavanbsp;rimanbsp;八行诗:abababccnbsp;nbsp;nbsp;nbsp;*rimenbsp;royalnbsp;stanzanbsp;皇家诗:ababbccnbsp;nbsp;nbsp;nbsp;*Spenseriannbsp;stanzanbsp;斯宾塞式:ababbcbcc(3)交抱相杂:如ababccb(4)随抱相杂:如abbccb(5)交随抱相杂:如ababccdeed6、叠句(refrain)*记法:(1)叠句地方以大写字母为记,如AbbaA(2)大写字母后面加一撇,表示另一叠句。如ABA’B’BCB’C

打油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在于字数以及韵律内容。

一般古体诗分为唐诗宋词元曲,后两者都是每句字数不定的,而唐诗有五言与七言之分,内容的差别在于打油诗一般是说生活中的事情,而古体诗都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内容。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

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特点 :

1 、即兴。 大凡诗,都来自于即兴。兴,不只是情绪的冲动,而是灵感的冲动。没有灵感,再冲动的情绪上来,也不会成诗。所谓“脱口而出”,就是即兴。

2 、顺嘴。 打油诗,人称“磨嘴皮子”。不顺嘴,就不像“磨嘴皮子”,就无法顺嘴“溜”出来,就没有“打油”的味道。不要以为不顺嘴也是好诗,硬要留下来,那是糊弄自己。其实,做到顺嘴很轻而易举,如快速读一读、听一听,顺不顺立马就清楚了。

3 、诙谐。 假如“顺嘴”是打油诗的命根子,那么诙谐就是打油诗的活力。这好比人真的“磨嘴皮子”,磨嘴皮子的人哪有不溅唾沫星子的?溅唾沫星子才好笑,才有趣味。你宁可离远一点听他说话,也不愿意离开他。这就是诙谐的魅力。不溅唾沫星子的说话,要么自言自语,要么正襟危坐似的说话,那样说话的趣味也就没有了。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成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