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关城猜一生肖-关城树催寒近打一生肖
tamoadmin 2024-10-21 人已围观
简介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作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意对即可)关于夏天的树的诗句有哪些小子手边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每天睡前都要把玩一番。时间久了,贪念就上来了,遂买来全唐诗看,大多一知半解。再后来看了叶嘉莹、蒋勋等名家讲唐诗
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作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意对即可)
关于夏天的树的诗句有哪些
小子手边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每天睡前都要把玩一番。时间久了,贪念就上来了,遂买来全唐诗看,大多一知半解。再后来看了叶嘉莹、蒋勋等名家讲唐诗,才渐渐有了点感想。上次,小子把写绝句的大师们捋了捋,整了篇《彪悍大唐,小小绝句都玩出了喜马拉雅的高度》,没想到竟赢得不少大侠的喝彩。还有人私信小子,希望再整点儿,也好供大伙儿茶余饭后吹吹牛。
其实小子才疏学浅,完全属于班门弄斧、自娱自乐、没事找抽型。但既然承蒙各位抬爱,也就不好再继续,这次就唐诗中的七律,谈点个人看法,纯属娱乐,多有谬误,请各位海涵。
——写在前面
1
提起唐诗中的七律,想必大家耳边不觉就会响起——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历代诸多诗评家的排行榜里,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大部分时间都会牢牢占据七律的头把交椅。单就此诗来看,虽然格律上不太讲究,但贵在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想当年,诗人登临名楼,眼前大江高山,大开大合,遂触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余韵悠长。难怪连诗仙太白都连连赞叹,自愧不如:“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此诗被推举为七律至尊,也是实至名归的。
再来说诗人。貌似大家知道崔颢,都是缘于这首《黄鹤楼》。其实,崔颢在当时颇有盛名,是写了不少好东西的,全唐诗收录了他42首诗。只是,此人年轻时沉溺酒色,写了不少艳诗,被认为流于浮华,兼之“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因此才埋没了才名。而实际上,此公晚年画风一转,变得雄浑奔放、气势恢宏,亮瞎人眼。除了这首《黄鹤楼》,小子再举一例,供大家品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崔颢《行经华阴》)
这是老爷子途经华阴所作。他大半生都在颠簸中度过,仕途不顺,此时大概也早已抹平棱角,看破红尘。因此,此诗看似描写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实在抒发了其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首联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拉回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畤的形胜,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抒发自己问道的志向。全诗雄浑壮阔,别有韵味,足见功底。
2
崔颢才则才矣,但要说他能代表唐诗七律的高度,估计一般人都不会答应。
其他不说了,比如李颀、刘禹锡、王维等人,他都绕不过。
咱们单说这李颀。即便在高手辈出、星光璀璨的盛唐,他也是一顶一的“高高手”,与王维、杜甫并称盛唐七律三大家。
来看看历代诗评家对此公的评价——
a、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李颀)、王右丞(王维)为正宗,杜工部(杜甫)为大家,刘文房(刘长卿)为接武。《师友诗传录》
b、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石洲诗话》
c、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石洲诗话》
看完评价,再读其诗: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李颀 《题璿公山池》)
此诗感情充沛、体格工整、境界浑融。再看一首: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 《送魏万之京》)
该诗以长于炼句而为人称道。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写得凄怆动人。首联用倒装句法,加强了描写的力度,明确了主题。中间两联对仗中,“不堪”、“况是”和“催”、“向”等词与字的运用,更能见出作者的推敲之功。整首诗思致工巧、含蓄凝练,把送别的时间、友人踏上旅途后的孤单,诗人心境的落寞和对友人在事业上的期望,都作了精炼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七言律诗尺幅之中的信息含量。
3
李颀的七律如此受到推崇,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格律的确没有失黏失对与出韵的状况,并且构思精巧,涉猎领域广阔,内容信息繁芜,可谓“一语抵万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至少有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代表作的话,那么李颀传世的7首七律,随便一首就能秒杀一部长篇。
这就是七律的魅力,这就是唐诗的内核!
但即便是李颀,在律诗方面也只能屈居王维之下(为节约大家时间,王维就不展开了)。而能够被公认为古往今来集七律之大成者,此二人还稍逊风骚,因为身后还有一座高山——杜甫。
前面说过,在历代诸多诗评家的排行榜里,七律状元多半都给了《黄鹤楼》,而能够与《黄鹤楼》争头把交椅的,就是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话说这一天,老杜登高望远,秋风瑟瑟,平沙落雁,想起自己长年的漂泊之苦,孤独无依,不禁有感而发。全诗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独步古今。
当然,老杜能坐上古往今来律诗第一个大才子的宝座,仅凭这一首诗是万万不能的。实际上,别看老杜有“诗圣”之称,乐府绝句古风,号称无所不能,但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还真就属律诗。
叶嘉莹先生曾有两本专著,专谈杜甫的律诗。老杜流传下来的律诗多达数百首,且篇篇经典,其中尤以《秋兴》(8首)、《咏怀古迹》(5首)成就最高。别不多说,且录《秋兴》的第一首诗给大家感受感受——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
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佳作可谓汗牛充犊,而真正能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当属唐诗。唐诗中又首推七律,七律则必推杜甫,杜甫的七律代表作,必定就是《秋兴》八首。莫说一部长篇小说了,就是把《杜伊诺哀歌》、《海滨墓园》、《荒原》等西方最负盛名的诗作拿来比较,若讲运力之绵长,思想之幽深,语言之凝练,《秋兴》八首也毫不逊色。
说到这里,小子几乎就要认为,杜甫老先生简直要把七律头把交椅坐成“铁王座”了。但是,且慢!直到我遇到另一位大师,心中不免有些恍惚。
你道是谁?我先不点破,咱们先看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着很眼熟吧?不错,它就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小李的诗文辞清丽、意韵幽微,不少诗可作多种解释,又好用典,难免就晦涩难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李诗的广为流传。就像这首《无题》诗,古往今来被公认为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堪称千古绝唱。大家都觉得这首真是好,想象奇特高远、辞藻华丽自然,情怀凄苦又不失优美。但它到底说的什么?真的就是爱情诗吗?还是如道源法师所说,是佛理诗?还是寓意深微的政治诗?
你看不明白,也猜不透彻。
再看一首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锦瑟》)
据说,爱诗的人无不对这首诗乐道喜吟,沉湎诗境而无法自拔,但该诗到底说的啥,无人能解!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法,但每个人又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说的就是小李的真实表达。
该诗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我们每一个人,至今读来都觉得余音绕梁、满口生香,只觉得胸中有万千意象,如杨柳扶风,参差乱舞,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清道不明。
这,就是小李的高度!
这,就是七律的高度!
这,就是唐诗的高度~
云中况是客中过什么意思
1.有哪些描写夏天树木的诗句
诗词
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南宋·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7南《绝句》
释义:在美好的阳春三月里,杏花齐齐开放,绵绵的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一样,一直下个不停;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暖暖吹过脸上,令人心情舒畅。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村子外无数的绿树,将村子轻轻地环绕着,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3.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北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释义:繁华似锦的春天即将归去,可是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凉的夏天树木同样舒服呢!
4.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唐·刘禹锡《竹枝词》
释义:江边的杨柳垂拂的青枝,江中的流水平如镜面。突然听到江边传来熟悉的歌声,听那歌声就像唱给自己听的。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释义:经过一山又一山,以为没有道路了,却终于找到一个绿柳成荫的山村。
6.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
释义: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然飞起来,姿态是那样的潇洒;听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也在互相唱和,声音是那样的甜美快活。
7.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释义:盛夏时分,绿树葱葱郁郁,树下显得格外清凉,夏天的白天也比其他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8.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释义:初夏的风调雨顺,万物都在成长没有歇息。
9.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唐·李商隐《晚晴》
释义: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十分清朗。
10.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释义: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也随风而来。这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11. 词语
1. 垂柳依依
2. 枝条摇曳
3. 万顷苍翠
4. 苍翠挺拔
5. 秀丽多姿
6. 遮天蔽日
7. 葱绿苍翠
8. 挺拔高大
9. 顶天立地
10. 古木参天
2.描写“夏天树木茂盛”的诗句有哪些1、《初夏即事》
宋代7a64e58685e5aeb931333431343730: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2、《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3、《三月晦日偶题》
宋代: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译文: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4、《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5、《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译文: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3.关于夏天花草树木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专)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属午睡起
4.有没有描写夏日树木的诗句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7: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我只找到这些,希望采纳
5.描写夏天的树的诗/search.asp?TT=树&RR=1&page=2 梅花 陆游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 天净沙 秋 无名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画眉鸟 欧阳修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无题 陈嘉谋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 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
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 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早梅 柳宗元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 秋词 刘禹锡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宿新市徐公店 无名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无名 康熙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雨过风来紧,山塞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 咏柳 贺知章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长安秋望 杜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秋风引 刘禹锡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三闾庙 戴叔伦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 答人 太上隐者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 古柏行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描写夏天的树木的句子1.夏天,叶子兄弟们渐渐变深绿了,我也渐渐变得高大挺拔了。菊花姑娘向我点头微笑,小草弟弟摇晃着脑袋,向我打招呼。再看看脚下,人们在我脚下乘凉,小孩在我身边嬉戏。此时四周充满了欢声笑语。
2.蓦然,望见了道路两旁一行行直挺挺的树。我不认识他们。脑海中只觉得他们好像荒漠中的白杨,笔直的立着,直插云天。让我想起来了文言文中的"争高直指"。又高又瘦的躯干,仿佛被风一吹,就会倒似的。那一棵棵不知名的树,有的还是幼苗,有的已经与近处的高压线相交。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小小的幼苗在烈日的烘烤下,依旧笔挺。我呆呆地望着,一股敬佩之情
3.这些飘落的叶子,好像是仙女撒下的五颜六色的花瓣。
4.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这时,爷爷肯定会和我在树下下棋,讲故事——树上也成了鸟儿们的"乐园",鸟儿用自己灵巧的小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有的还边飞边唱呢!
5.发财树枝叶很茂盛,绿油油的,而且每一枝的叶子都有5至10片,那些叶子还围成了一个伞形。其中两棵发财树的根密密麻麻,把花盆都撑裂了,还有两棵发财树的下面长有很多杂草,拔去了还生,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呀!
形容“出发”的诗句有哪些?
云中况是客中过的意思: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此句出自《送魏万之京》,全诗为: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美的历程》读书摘录(一)
1、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送魏万之京》唐代: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释义: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2、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三江小渡》宋代: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释义:
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3、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释义: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4、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释义: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释义: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关城树色催寒近什么意思
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补
1.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言。……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做了他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2000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2.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做抽象的玄思。
?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孔子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进化(亚里士多德)。
4.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乐本》)
5.与中国哲学思想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他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作为反映,强调的更多的是内在生命异性的表达……作为效果强调的更多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作为形象,强调的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性原则。?
6.
二、赋比兴原则
1.《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他们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或喜悦或沉痛的真挚情感和塑造出来的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那种一唱三叹反复回环的语言形式和委婉而悠长的深厚意味,至今仍然感人。
2.中国文学以抒情胜……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
? 王夫之说,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所谓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标准之一。
? “托物寓情”、“神爽飞动”胜于“正言直述”,因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呦”,又并不成其为诗,反而只是概念。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等等理论就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
3.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他的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庄文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线,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使逻辑议论溶解在具体形象中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高举远慕式的“飘逸”,他们不都正是情感理解想象诸因素的不同比例的配合或结合吗?不正是由于充满了丰富饱满的情感和想象,而使其说理辩论的文字终于成为散文文学的吗?他们与前述中国诗歌的民族美学特征不又仍是一脉相通的吗?
三、建筑艺术
1.中国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楚汉浪漫主义
一、屈骚传统
1.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先丽的远古传统,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2.屈原的作品集中代表了一种根底深沉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上面讲的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
3.《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的融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2000年来能够在艺术水平上与之相匹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学《红楼梦》。……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的更为自由和充分。……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3.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他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4.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交织陈列,并行不悖地浮动、混合和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生者、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世图景和神话幻想同时并陈,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纬迷信共置一处,从而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
5.汉代艺术风格和美学基调既不恐怖、威慑,也不消沉,颓废,毋宁是愉快、乐观、积极和开朗的。人间生活的兴趣,更为生意盎然,生机蓬勃,使天上也充满人间的乐趣,使这个神的世界也那么稚气天真,它不是神对人的征服,毋宁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还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毋宁是人的直接延伸。
6.这正是一个马驰牛走,鸟飞鱼跃,狮奔虎啸,凤舞龙潜,人神杂陈,百物交错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汉代艺术反射出一种积极的对世间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世间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并希望这种生活继续延续和保存,才可能使其艺术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去描绘,去欣赏,去表现,使他们一无遗漏的全面的丰满的展示出来。
7.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行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8.汉代艺术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他不华丽却单纯,他无细部而洗炼。……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人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魏晋风度
一、人的主题
1.在没有过多的统治束缚,没有皇家钦定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在这种基础上,与送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2.魏晋这种对生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个核心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他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3.“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的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他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具不密不可分?
4.人们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吸引着……人在这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5.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例如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濯濯如春月柳,谡谡如劲松下风……这种种夸张的对人物风貌的形容品评,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正是当时这个阶级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6.他们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意,这就构成似乎是那么潇洒不群、那么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药酒、姿容、论道、谈玄、山水景色……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必要的衣袖和光环。
7.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想)在哲学中本体论(内在实体的追求)取代了自然观(外在世界的探索)
8.所谓言不尽意,就是说必须表达出不是概念性的言辞所能穷尽传达的东西。他本来是讲哲学玄理的。要求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言语,形象传达出表现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常人不可得不能至的“圣人”的内在神情,亦即通过同于常人的五情哀乐,去表达出那超乎常人的神明茂如。
9.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
二、文的自觉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1.刘勰的《文心雕龙》:日月垒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吟咏性情)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把诗文的缘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2.魏晋六朝山水诗是以自然作为人的思辨或观赏的外化或表现。主客体在这里仍然对峙着,前者是与功业、行动对峙,后者是与观赏、思辨对峙,不像宋元以后与生活情感溶为一体。
3.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魏晋书法以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表现出人的种种风神状貌,“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力屈万钧,韵高千古”,“淋漓挥洒,百态横生。”从书法上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那种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三、阮籍与陶潜
1.艺术与经济、政治经常不平衡。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2.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其中由于总藏存着这种人生的忧恐、惊惧,情感实际是处在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外表尽管装饰地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一面。阮籍便是这类的典型。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在鸣。岂与鹑讌游,连翩戏中庭”“一味黄雀哀,泣下谁能禁”“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把受残酷政治迫害的疼痛、哀伤曲折而强烈的抒发出来,大概从来没有人像阮籍写的这样深沉美丽。
3.陶潜坚决从上层社会的政治中退了出来,把精神的慰安寄托在农村生活的饮酒、读书、作诗上,他没有那种后期封建社会士大夫对整个人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有很高的兴致,他对生问题和人生无常仍极为执着、关心,他仍然有着如《十九首》那样的人生感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否。”
4.自然景色在陶潜的笔下,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图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春雨冬雪,辽阔平野,各种普通的、非常一般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表现的那么自然、质朴。
5.时复墟里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这是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如此客观的描绘自然,只有通过高度自觉的人的主观品格,才可能达到。
佛陀世容
一、悲惨世界
1.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2.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400年间,尽管有短暂的和平和局部安定,整个社会总的说来,是长时期处在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瘟疫、之中,阶级和民族的压迫剥削采取了极为残酷野蛮的原始形态,大规模的屠杀成了家常便饭,阶级之间的、民族之间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皇室宗族之间的反复的经常的杀戮和毁灭,弥漫于这一历史时期。……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悲苦,生命宛如朝露,身家毫无保障,命运不可捉摸,生活无可眷恋,人生充满着悲伤、惨痛、恐怖,牺牲,事物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和合理,也毫不遵循什么正常的因果和规律,既然现实世界毫无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把因果寄托于轮回,把合理委之于来生和天国。
3.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做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悲屈顺从,逆来顺受,更加做出自我牺牲,以获取神的恩典。
4.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
5.某种病态的瘦削身躯,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二、虚幻颂歌
1.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
(待补充P117-126)
盛唐之音
一、青春、李白
1.一副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仍跃然纸上,这绝不是宋代以后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
2.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所留恋的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唐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3.钱钟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传统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
4.闻一多这位诗人兼学者相当敏锐地述说了从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度,其中提出卢照邻的“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骆宾王“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便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幽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其实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他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的把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伤。……他是尽管口中感伤,却少年不识愁滋味,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
6.尚未涉世的这种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要求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他更实在更成熟,开始真正走向社会生活和人间现实。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城图画,他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婉,这就是盛唐之音,此外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8.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有所谓田园诗派写出特别是王维的辋川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又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9.“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却以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二、音乐性的美
1.冯成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却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婵娟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山薄”士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吗?
2.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他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三、杜诗颜字韩文
1.东坡称吴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2.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绝无参差扭捏之痕。……庄严泽清庙明堂,沉着则万钧九鼎,高华则朗月繁星,雄大则泰山乔岳,圆畅则流水行云,变幻则凄风急雨。一篇之中,必述者兼备,乃称全美,故名流哲士,自古难之。
3.(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深刻悲壮,磅礴气势却严格规范在工整的音律对仗之中,他们与我们前面引的李白诗不确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两种形式吗?从审美性质说,如前所指出,前者是没有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雕琢;后者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间美,自斟句酌。
韵外之致
一、中唐文艺
1.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社会并未走下坡……在人数日多的书生进士带着他们所擅长的华美文词、聪明机对,以日益沉浸在繁华都市的声色歌乐、舞文弄墨之中。这里已没有边塞军功的向往,而只有仆马词章的较量,这里已没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纵身怒吼,而只有“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琦靡”的华丽舒适。……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普遍达到诗书画各艺术部门高度成就的并不是盛唐,而毋宁是中晚唐。
2.人与自然那种愉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他的基本音调。
关城树色催寒近的意思是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出处: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此句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
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李颀的个人成就:
1.诗歌创作
李颀的诗作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为主题,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愤怒。尤以《贼平后送人东川》、《古意》等作品为代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2.文学才华
李颀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直抵心灵的感受。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和感官效果。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模仿。
3.对后世的影响
李颀的诗作在唐代以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他的作品在唐代被列为经典,被后人视为诗歌的典范之一。
他的写实主义创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尤为显著。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