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临江仙元好问阅读答案-临江仙元好问
tamoadmin 2024-10-25 人已围观
简介小题1:(5分)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3分)小题2:(6分)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找出描
小题1:(5分)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3分) 小题2:(6分)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找出描写“江山如画”的意象词,然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可。如意象词“荷叶”“荷花”“木兰舟”等”;由“红妆”“翠盖”可联想到同荷花、荷叶有相似之处,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江山如画”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从上下片写作内容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结合注释可知,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由“一尊白酒寄离愁”可联想到词人借酒浇愁的情景;由“千里故人千里月”“几日到东州?”可体会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江山如画”的美景,下片写哀愁思念之痛,故词人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 [注] ,辅之有和。荷叶
原词:
金代词人元好问有《临江仙—忆大明湖》:“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辜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词名又名《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元好问诗词(精选31句)
(1)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2)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意对即可) |
大明湖的千古名句
1、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元好问《登岱》
2、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3、 凉叶萧萧散雨,虚堂淅淅掩霜清。 元素问《秋怀》
4、 西山晴雪入新诗。 元问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
5、 归期犹及柳依依。 元问江月摇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6、 生长恨水长东。 元好问临江仙从洛阳到孟津道中作
7、 万沟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元好问《台山杂咏》
8、 乳燕雏莺弄语,与高柳鸣蝉相和。 元好问《突雨打新荷》
9、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元好问《台山杂咏》
10、 只有苏小不浪漫。 元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日。
11、 浩歌一曲酒千钟。 元好问临江仙从洛阳到孟津道中作
12、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瓶,浅饮低歌。 元好问《突雨打新荷》
13、 我也是长衫的人,也在游客的笑声中。 元素问《京都元夕》
14、 绿叶阴厚,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元好问《突雨打新荷》
15、 这一幕只应该在天上有,身在妙高峰? 元好问《台山杂咏》
16、 万象入横溃,依然一峰闲。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17、 召唤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18、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元问江月摇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9、 从军乐,莫问从哪里来。 元问江月摇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20、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元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日。
21、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元好问临江仙从洛阳到孟津道中作
22、 焦土三月火,残花万年枝。 元问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
23、 惊沙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风成阵。
24、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25、 今古北莽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元好问临江仙从洛阳到孟津道中作
26、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南...》
27、 早晚问元戎,鸣鞭径,解天山箭。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南...》
28、 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近。 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29、 西园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30、 多情却被无情烦恼,今晚和昨晚一样长。 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31、 城月一路鼓角,夜怎么样,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南...》
词的上片“江山如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原文选段,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荷叶荷花当数秋初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江山就像是画里面的一样,人更风流。琼瑶:大明湖畔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意思是:大明湖畔的风光很优美,泰岳峰高皇上的圣恩长留久原文选段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释义大明湖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作者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